法议网丨律师在线咨询_法律免费咨询服务平台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俗称老赖。那么失信被执行人会坐牢吗?失信被执行人需要承担哪些后果?下面法议网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为您进行详细的介绍。

失信被执行人会坐牢吗?

一、失信被执行人会坐牢吗?


被执行人一般的失信不会坐牢。
 
1、如果被执行人主观上存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故意。客观上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是构成犯罪的,是要坐牢的。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失信被执行人需要承担哪些后果?

 
二、失信被执行人需要承担哪些后果?

成为失信被执行人需要承担以下后果:

1、一键网上冻结、划扣失信人财产
 
从2016年2月起,金融机构和人民法院已通过网络方式发送电子法律文书,接收金融机构查询、冻结、扣划、处置等的结果数据和电子回执。执行法官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就能对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财产查得到、冻得住、扣得了。
 
2、失信被执行人唯一住房法院可拍卖
 
今后,老赖不能以“唯一一套住房”为由逃避法院执行。例如,被执行人只有一套房屋,也可以被执行,考虑到被执行人今后的家庭生活必需,法院酌情从拍卖款中支付给其一定的租房费用。
 
3、冻结、查封被执行人支付宝账户
 
以往受限于“法律法规更新的滞后”以及“信息技术的不完善”,很多失信被执行人把钱存到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账户中,然后以银行卡中没钱为由来躲避追债。眼下,支付宝、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也属于法院可执行的被执行人财产范围。
 
4、禁止高消费
 
被执行人不能在星级以上的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任性地消费;买房、装修不被允许;旅游、度假就更不用想啦!
 
5、芝麻信用收录老赖名单,限制其网购
 
最高人民法院与芝麻信用签署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合作备忘录,接入芝麻信用的相关平台将全面限制老赖。
 
例如,失信被执行人不能在淘宝、天猫、趣分期等各应用平台消费,在消费金融、蚂蚁小贷、信用卡、P2P、租车等场景,通过网络等渠道,都会受到全面限制。
 
6、失信被执行人不得担任企业高管
 
从2015年12月起,凡因有偿还能力但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到期债务,被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即“老赖”),将受到信用惩戒,不得在全国范围内担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7、限制被执行人出境、买房、炒股
 
从今年1月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人民银行、中央组织部等44家单位联合签署并《对外发布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备忘录进一步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炒股、出境及购买不动产等。
 
8、水陆空全面限制老赖出行
 
老赖买不了飞机票,车软卧和轮船二等以上的舱位,高铁和动车一等座,代步私家车……“老赖”开名下的车辆出行也将受到限制,进出高速路收费站将被暂扣,由高速执法移交法院处理。
 
9、老赖的子女不允许上重点私立学校
 
法院一旦将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子女便不得报名参加高收费私立的学校,这也属于失信被执行人禁止的高消费之一。

10、老赖最高可判7年
 
从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九规定,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修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1、养老金可直接划扣
 
养老金应当视为失信被执行人在第三人处的固定收入,属于其责任财产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之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冻结、扣划。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失信”不仅要面临巨大的成本,而且让我们在社会上寸步难行。所以提醒各位朋友要以诚信为本。

以上就是《失信被执行人会坐牢吗?》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
律师咨询,欢迎拨打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法议网专业律师竭诚为您服务!

推荐内容

立即预约法律咨询

微信咨询
一对一法律咨询
4006-15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