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议网丨律师在线咨询_法律免费咨询服务平台

众所周知如果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员工的,是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也是对劳动者经济上的一种补助。那么这笔补偿金怎么算?补偿金需要缴个税吗?补偿金如何缴个税?接下来将由法议网小编为您做出详细的解答,希望看完后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补偿金怎么算?

一、补偿金怎么算?

按当地上一年平均工资的3倍为基数.以未缴纳社保之前的应收工资计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补偿金中工资计算标准

关于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问题,按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第11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而对于上述条款中的“工资”的范围,按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的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予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在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这一问题上,最容易引发混淆和纠纷的地方常见于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是否包括加班加点劳动报酬的问题。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支付给职工的加班加点劳动报酬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标准应包括加班加点的劳动报酬。 

补偿金需要缴个税吗?

二、补偿金需要缴个税吗?

如果超过上年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则需要依法征税。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按照现行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按照<劳动法>第24条、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具体包括以下12种情况:
 
(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2)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提前解除事实劳动关系的;
 
(4)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辞职的;
 
(5)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辞职的;
 
(6)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9)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补偿金如何缴个税?

三、补偿金如何缴个税?

超过部分扣除你当月缴纳的五险一金,再除以你工作年限,之后按照个税7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举例说明:


小张是本地某公司的职工,今年因企业改制离职,公司给他支付350000元一次性离职补偿金,小张在该企业中工作了14年,企业和个人分别按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其中个人部分为3000元,上年度上海人均收入78000元,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计算为:
 
350000-234000(上年度平均工资3倍)-3000=113000(元)
 
113000÷12(年) (在本企业工作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9416.67(元)
 
(9416.67-3500)×20%-555=628.33(元)
 
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税额=628.33×12=7540(元)

以上就是《补偿金怎么算?补偿金如何缴个税?》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律师咨询,欢迎拨打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法议网专业律师竭诚为您服务!


延伸阅读


经济补偿金最多计算多少年?

 

推荐内容

立即预约法律咨询

微信咨询
一对一法律咨询
4006-15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