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议网丨律师在线咨询_法律免费咨询服务平台

近年来,全国各地帮信罪案件频发,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家属往往不知如何是好,由于见不到当事人,只能委托律师去看守所会见,了解案情,以便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权益。那么帮信罪怎么争取不起诉?帮信罪不起诉的几率大吗?帮信罪不起诉会有案底吗?相信这是很多当事人及其家属都关心的问题,下面法议网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看完后能够帮助到您。

帮信罪怎么争取不起诉?

一、帮信罪怎么争取不起诉?


帮信罪想要争取不起诉决定,先要提交不起诉申请书,然后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向法院起诉嫌疑人。

这里我们建议最好能请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帮助申请。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不起诉决定具体的四个标准:

【一】法定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一款:“【法定不起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酌定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酌定不起诉的条件】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可以免除刑罚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中止犯罪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在自首后有立功表现等情形。具有上述情形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斟酌案件具体情况来加以确定。

1、法定量刑情节:自首、立功

《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刑法》第六十八条:“【立功】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共同犯罪:从犯、胁从犯

《刑法》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八条:“【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故意犯罪的未完成状态:犯罪预备、犯罪中止

《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4、正当化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5、特殊主体: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

《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三】证据不足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四款:“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四百零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

(一)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二)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

(三)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

(四)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

(五)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不符合逻辑和经验法则,得出的结论明显不符合常理的。”

【四】附条件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附条件不起诉】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刑法》分则第四章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为侵犯财产罪,第六章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帮信罪不起诉的几率大吗?

二、帮信罪不起诉的几率大吗?

几率大小要看是否符合不起诉的条件。


帮信罪被刑事拘留,满足条件可以不起诉。
 
帮信罪不起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人民检察院对于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对于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应当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者自行侦查,一般情况下,检察院不应当不经过补充侦查的程序而直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只有经过补充侦查后,仍然证据不足,才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比如经过补充侦查,仍然缺乏定罪的主要证据或基本的证据,或者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又无法查证属实,各种证据之间有矛盾,不能合理排除,有可能得出其他结论的,等等,都属于证据不足的情况。
 
但是不是一定要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后,才能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法律没有要求。
 
即便案件只经过一次补充侦查,只要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而又没有必要进行第二次补充侦查的,就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犯罪嫌疑人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第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第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第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第五,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3、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比如在侦查当中把事实搞错了,或者对法律理解有误,把不属于犯罪的情况当作犯罪来追究,或者把无辜的人误认为是犯罪嫌疑人,也有的是因为行为人是精神病人或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依照法律规定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等等,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4、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这主要是指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如有的犯罪是初犯,且没有造成较严重的后果,有的是过失犯罪,情节也比较轻,不判处刑罚,更有利于对其本人的教育。
 
另一种情况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应当或者可以免除处罚的,如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或属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等,刑法对这些情况分别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有些可以免除处罚,有些应当免除处罚。
 
以上是人民检察院对案件作出不起诉的条件决定的四种情况。
 
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应当制作不起诉决定书,公开宣布,并且应将不起诉决定书送到被不起诉人和他所在的单位。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的,应当立即释放。不起诉决定在法律后果上属于无罪。

帮信罪不起诉会有案底吗?

三、帮信罪不起诉会有案底吗?

是否留案底要看是什么样的不起诉。
 
被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决定的当事人是否会有案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因没有违法犯罪事实而被决定不起诉的,则不会有案底。
 
(2)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是因没有违法犯罪事实而被决定不起诉;
 
而且因犯罪情节轻微或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被不起诉的,仍会有本应的案底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以上就是《帮信罪怎么争取不起诉?帮信罪不起诉的几率大吗?》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刑事辩护律师咨询,欢迎联系法议网专业律师,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来维护您的权益!


延伸阅读


帮信罪一般调查多久?帮信罪怎么证明不知情?

帮信罪需要侦查多久才判刑?帮信罪侦查阶段可以取保候审吗?

帮信罪该不该请律师?帮信罪请律师可以轻判吗?

推荐内容

立即预约法律咨询

微信咨询
一对一法律咨询
4006-15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