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议网丨律师在线咨询_法律免费咨询服务平台

妨害公务的行为除了给国家工作人员造成不利影响外,还会危及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犯罪人员应予以严厉的打击。那么妨害公务罪被刑拘了还能出来吗?妨害公务罪被刑拘怎么量刑?妨害公务罪需要委托律师吗?为了帮您解答这些问题,法议网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看完后能够帮助到您。

妨害公务罪被刑拘了还能出来吗?

一、妨害公务罪被刑拘了还能出来吗?

是有机会出来的。

如果犯罪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的,妨害公务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0条、第51条、第60条及其他有关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为: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的,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审。
 
4.依法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具有此种情形,在逮捕前发现的,就不能决定逮捕;在逮捕后发现的,则应变更强制措施,改用取保候审方法。
 
5.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这是指就被拘留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缺乏证明其有犯罪事实的足够证据,在拘留的法定期限内不能收集到相应证据,而需继续收集证据的情形。大道的
 
6.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起诉、一审、二审的办案期限内不能结案,采用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险性的。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37条第7项的规定,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浦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根据公安部《规定》第63条第5、7项的规定,对提请
逮捕后,检察院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移交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取保候审。

妨害公务罪被刑拘怎么量刑?

二、妨害公务罪被刑拘怎么量刑?

妨害公务罪被刑拘量刑标准如下:

 
1、妨害公务犯罪情节一般,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小,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拘役四个月。妨害公务犯罪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一年。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妨害公务造成的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增加基准刑20%以下:
 
(1)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
 
(2)造成财产损失数额较大的;
 
(3)煽动群众阻碍依法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的。
 
4、公务人员执行公务行为不规范的,可减少基准刑10%一20%。

妨害公务罪需要委托律师吗?

三、妨害公务罪需要委托律师吗?
 
妨碍公务罪建议委托律师进行会见,了解案情。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请律师具有以下好处:
 
1、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分析案情和利弊得失。任何官司都表现为权利义务方面的争议。

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对法律知之较少,聘请律师以后,就可以让通晓法律、熟悉诉讼程序的律师帮助分析案情,指点迷津,使当事人明确自己在诉讼中所处的地位,从而为合法地行使权利打好基础。
 
2、律师可以帮助当事人调查证据。当事人聘请律师以后,律师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获取有关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材料。

律师还有权查阅案卷材料,全面了解案情。这样,就为当事人打好官司,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较大的可能。
 
3、律师接受聘请诉讼以后,应当出庭参加诉讼,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依法陈述意见和要求。

如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担任辩护人,可以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据理力争,使人民法院从辩护一方听到有利于对被告人的意见并作出正确的裁判。
 
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律师受聘担任诉讼代理人,以自己精通法律的长处代当事人行使诉讼行为,而且在法庭辩讼中也能抓住重点,切中要害,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

以上就是《妨害公务罪被刑拘了还能出来吗?》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
刑事辩护律师咨询,欢迎拨联系法议网专业律师,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来维护您的权益!


延伸阅读


妨碍公务罪批捕的条件

妨害公务罪如何认定?妨害公务罪怎么赔偿?

妨碍公务罪和妨害公务罪的区别

推荐内容

立即预约法律咨询

微信咨询
一对一法律咨询
4006-15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