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议网丨律师在线咨询_法律免费咨询服务平台

专利诉讼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劳动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后应当缴纳一定的费用。那么专利诉讼费怎么计算?专利诉讼费什么时间给?专利诉讼费与判赔金额有关吗?如果您对这些问题不是很了解的话,就请跟随法议网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专利诉讼费怎么计算?

一、专利诉讼费怎么计算?

专利诉讼费的计算方式参用民事诉讼费用的计算方式,包括:

1、案件受理费;

2、申请费;

3、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专利诉讼费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专利诉讼费什么时间给?

二、专利诉讼费什么时间给?

专利诉讼费应当在立案时就立即交纳。如果当时没有带钱,法院会向原告送达交纳诉讼费用通知书,要求在7天之内交纳。逾期不交纳的,按主动撤诉处理。
 
法院会在案件立案后的5天之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

专利诉讼费用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以外币为计算单位的,依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之日国家公布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计算交纳;

上诉案件和申请再审案件的诉讼费用,按照第一审人民法院决定受理案件之日国家公布的汇率换算。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三条 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预交,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裁定按撤诉处理。

专利诉讼费与判赔金额有关吗?
 
三、专利诉讼费与判赔金额有关吗?

诉讼费是根据起诉金额而定的。

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第二审人民法院改变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的,应当相应变更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

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依照人民法院诉讼费交纳办法第九条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应当交纳案件受理费的再审案件,诉讼费用由申请再审的当事人负担;双方当事人都申请再审的,诉讼费用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负担。原审诉讼费用的负担由人民法院根据诉讼费用负担原则重新确定。

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民事案件的原告或者上诉人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或者上诉人负担。

行政案件的被告改变或者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案件受理费由被告负担。

当事人在法庭调查终结后提出减少诉讼请求数额的,减少请求数额部分的案件受理费由变更诉讼请求的当事人负担。

债务人对督促程序未提出异议的,申请费由债务人负担。债务人对督促程序提出异议致使督促程序终结的,申请费由申请人负担;申请人另行起诉的,可以将申请费列入诉讼请求。

以上就是《专利诉讼费怎么计算?专利诉讼费什么时间给?》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
知识产权律师咨询,欢迎拨打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法议网专业律师竭诚为您服务!


延伸阅读


专利纠纷案件由谁管辖?专利纠纷处理程序怎么走?

专利被侵权时应如何应对?专利被侵权赔多少钱?

专利侵权如何判定?

推荐内容

立即预约法律咨询

微信咨询
一对一法律咨询
4006-15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