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有哪些?假冒专利起诉需要什么材料?
发布时间:2020-11-04
在涉及专利的侵权纠纷中,最常见的纠纷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侵犯专利权纠纷和假冒他人专利纠纷。其中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有哪些?假冒专利起诉需要什么材料?假冒他人专利判几年?如果您对这些问题不是很了解的话,就请跟随法议网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一、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有哪些?
(1)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2)在广告或者其他宣称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设计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3)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设计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4)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在2008年以前的专利法中存在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区别,新的专利法将二者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后统一了起来,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即构成假冒专利:
(1)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2)销售第(一) 项所述产品;
(3)在产品说明书等材料中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称为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将专利申请称为专利,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公众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
(4)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5)其他使公众混淆,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的行为。
对于假冒转来的,除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外,还需要根据情节予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二、假冒专利起诉需要什么材料?
假冒专利起诉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本人或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具体住址及联系电话。
2、书面的报案材料。报案材料作为证据,属单位报案的,必须有报案人的签名和单位印章;属公民个人报案的,必须有本人签名。
3、举报犯罪事实的相关证据材料。如果相关材料是复印件,应在复印件上注明提供的时间及写上“本件与原件相同”,并签字盖章(或捺印指纹)。
4、有关部门移交的案件,要有案件移交函、移交清单、调查报告书,证据材料等。
因侵权引起纠纷,解决纠纷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或不愿意协商的,则可采取第二种方式,请求当地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处理。
管理专利工作部门认为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管理专利工作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提起诉讼之前,必要时应当采取证据保全和财产保全措施。
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财产保全的申请人只能是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的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的被许可人,专利财产权的合法继承人等。
三、假冒他人专利判几年?
情节严重的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法律规定,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侵权行为人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
对专利侵权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2、民事责任
这个责任主要就是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消除影响。
3、刑事责任
依照专利法和刑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直接责任人员还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按照规定,有这种较严重情况的,将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还会被罚金或者就单独被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假冒专利罪】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专利法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民事法律主要有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清除影响等。
1、停止侵权
所谓停止侵权,是指侵权人应当停止擅自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2、赔偿损失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当这种财产受到侵犯,并给权利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时,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依法要求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
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损失赔偿额。
2.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额作为损失赔偿额。
3.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数额的倍数合理确定损失赔偿额。(1-3倍专利使用费,由法官根据具体案情确定)
4.定额赔偿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3、消除影响
消除影响主要是责令侵权人通过新闻媒介,如在报纸报纸、杂志上发表声明,或者在广播、电视中发表讲话、声明,承认其侵权行为,并作出不再侵权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