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议网丨律师咨询_法律咨询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知识 > 罪名库 > 侵犯民主权利罪 > 非法拘禁罪 >
    非法拘禁罪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2019-07-22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 那么关于非法拘禁罪司法解释有哪些?非法拘禁罪可以取保吗?为了帮您解答疑惑,法议网小编特意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非法拘禁罪司法解释

    一、非法拘禁罪司法解释有哪些?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
     
    高检发[2001]13号 2002年1月1日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
     
    (一)重大案件
     
    1、致人重伤或者精神失常的;
     
    2、明知是人大代表而非法拘禁的,或者明知是无辜的人而非法拘禁的;
     
    3、非法拘禁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或者一次非法拘禁十人以上的。
     
    (二)特大案件
     
    非法拘禁罪致人死亡的。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高检发释字〔2006〕2号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24小时以上的;
     
    2、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使用械具或者捆绑等恶劣手段,或者实施殴打、侮辱、虐待行为的;
     
    3、非法拘禁,造成被拘禁人轻伤、重伤、死亡的;
     
    4、非法拘禁,情节严重,导致被拘禁人自杀、自残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5、非法拘禁3人次以上的;
     
    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是没有违法犯罪事实的人而非法拘禁的;
     
    7、其他非法拘禁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附则
     
    (一)本规定中每个罪案名称后所注明的法律条款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条款。
     
    (二)本规定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有关犯罪数额“不满”,是指已达到该数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三)本规定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四)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发布前有关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与本规定有重复或者不一致的,适用本规定。
     
    对于本规定施行前发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办理。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0〕19号
     
    为了正确适用刑法,现就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解释如下:
     
    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4)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发生非法拘禁案件情况的通报》
     
    1990年9月8日 公通字(1990)89号
     
    (一)、各地公安机关要严格执行1989年3月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的通知》(〔89〕公(治)字30号),不得受理经济纠纷案件,严禁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以收审、拘押人质等非法手段插手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
     
    如遇有投诉,不能立即判明案件的性质是属于经济纠纷还是经济犯罪的,可以做必要的调查了解,但不得随意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措施;明确案件性质后,对属于经济纠纷的案件,应当立即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各地人民检察院要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查处在商贸活动中以绑架、扣押人质等方法逼还债务非法拘禁他人的案件的通报》(高检法发字〔1990〕第2号),严禁检察机关和检察干部以任何形式为企事业单位追索债务而直接办理诈骗、投机倒把等非自侦案件,不得非法绑架、扣押人质。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经济犯罪,必须及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侦查、起诉。
     
    (二)、对以绑架、扣押人质等方式逼还债务、非法拘禁他人的案件,公安、检察机关一定要严格依法查处,尤其对公安、司法人员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或冒充公安、司法人员非法拘禁他人的,要依法从严查办,以确保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
     
    在查处绑架、扣押人质等非法拘禁他人案件的同时,对产生的其他问题也应做认真处理。如属于经济纠纷案件,应当告知当事人到人民法院或其他主管机关解决;如属于经济犯罪,则应当由有管辖权的公安或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坚决打击诈骗等经济犯罪活动,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一旦发现正在发生的非法绑架、扣押人质或拘禁他人的案件,要立即设法解救出人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意外,然后再区别性质、情况,移送主管机关查处。

    (四)、要充分认识查办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犯罪案件的重要性。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依照法律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许可。
     
    县级以下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逮捕、受到刑事审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执行机关应当立即报告该级人民代表大会。
     
    各级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保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合法权利,捍卫法律的尊严,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务必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五)、要切实加大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办非法拘留、逮捕,或者其他严重限制人大代表人身自由的犯罪案件。
     
    特别是对那些长时间、多人次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的案件,对那些非法拘禁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坏的案件,要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发现一件,查处一件,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压案不查、瞒案不报的,要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查办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的犯罪案件过程中,要注意对人大代表的司法保护。一旦发现有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的案件,要先依法释放,再行查处;凡人大代表向检察机关的投诉,都要认真受理,及时查办;要采取措施,依法保护被非法拘禁的人大代表的人身安全;案件的查处进展情况要及时向人大常委会通报,征询意见。
     
    (七)、查办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的犯罪案件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人大的支持。非法拘禁人大代表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一种侵权型职务犯罪,查处干扰多,阻力大,调查取证困难,各级检察机关要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的支持,主动汇报工作,必要时可提请党委和人大出面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查处工作依法顺利进行。
     
    (八)、严格依法办事,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界限,坚持办案程序、办案规范和办案纪律要求。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和预防工作,积极探索杜绝发生非法拘禁人大代表案件的措施与途径。
     
    (九)、要加强领导,各级检察院检察长要高度重视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直接抓,亲自抓,做好指挥、协调工作,对办案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上级检察院要加强督办、指导,支持下级检察院的查办工作,遇有干扰多、阻力大的案件,上级检察院要提上来办。各地检察机关发现和查办非法拘禁人大代表犯罪案件的情况要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非法拘禁罪可以取保吗?

    二、非法拘禁罪可以取保吗?

    犯非法拘禁罪如符合取保候审法定条件,即可办理取保候审。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刑法第238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犯非法拘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具体能否保释及量刑要看具体情节和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以上就是《非法拘禁罪司法解释》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
    律师咨询,欢迎拨打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法议网专业律师竭诚为您服务!


    延伸阅读


    非法拘禁罪的认定标准及量刑标准

    非法拘禁罪一般怎么判?

    非法拘禁罪最轻判多久?

    快速咨询律师,获得针对性回复

    免费法律咨询
    • 532 人当前律师在线
    • 1720 条今日律师解答
    相关阅读
    推荐律师
    法律需求导航
    上一篇:非法拘禁罪怎么判?
    下一篇:非法拘禁罪能判几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