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新员工满怀期待加入公司,却发现自己工作满一个月仍未签订劳动合同时,这种看似普通的情况背后隐藏着重要的法律意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后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超过这个期限未签约,将触发一系列法律后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即使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员工的合法权益仍然受到法律保护。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等都可以作为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但书面合同的缺失会给劳动者维权带来诸多不便。
对于超过一个月未签合同的情况,《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设置了明确的惩罚性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个“二倍工资”的计算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止,最长可达11个月。例如,小王2023年1月1日入职,公司直到3月15日才补签合同,那么公司需要支付2月1日至3月14日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
更严重的是,如果用人单位在用工满一年后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失去了合同到期终止的权利,除非出现法定情形,否则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实践中,有些用人单位会要求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签订劳动合同声明”,这种声明在法律上是无效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无效。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仅是劳动者的权利,更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不能通过协议方式免除。
对于劳动者而言,发现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应当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工资银行流水、考勤记录、工作证、盖有公章的文件、工作安排的邮件和微信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劳动仲裁和诉讼中至关重要。同时,劳动者应当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签订合同的要求,并保留沟通记录。
从用人单位角度,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赔偿风险外,还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而未签合同状态下,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会显著增加。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试用期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能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只与劳动者签订试用期合同,该试用期不成立,视为正式劳动合同期限。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无法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用人单位采取“先上岗后签约”的做法,这种操作存在明显法律风险。理想的做法是在用工当日完成合同签订,最晚不应超过一个月。如果因特殊原因需要延迟签约,应当与劳动者书面说明情况并明确签约时间表。
对于劳动者而言,如果遇到用人单位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注意的是,主张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应当及时主张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无法获得支持。
总之,劳动合同不仅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文件,也是规范用工关系的基础。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规范用工管理、及时签订合同是控制法律风险的基本要求;对于劳动者而言,了解自己的权利、及时主张合法权益是职场生存的必备技能。在劳动关系中,双方都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
>
以上就是《入职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权益保障与法律风险须知》的全部内容,如有相关法律问题需要找劳动纠纷咨询,欢迎拨打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法议网专业律师竭诚为您服务!
当您在工作中遭遇欠薪、解雇等劳动纠纷,或是在合同履行中陷入条款争议,又或是不幸遭遇侵权却不知如何维权时,专业的法律支持能帮您少走很多弯路。翁雪娟律师拥有十年执业经验,这十年间,她专注劳动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民生领域,处理过大量类似案件——小到为劳动者追回拖欠的工资、为个体商户理清合同漏洞,大到为企业化解复杂的劳资矛盾、为被侵权者争取合理赔偿。她不仅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细节,更懂如何结合实际案情找到突破口,用清晰的思路和务实的方案帮您解决问题。遇到这些麻烦事,就找翁雪娟律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帮您高效维护自身权益。晏律师助理微信号13699777520
延伸阅读
打官司要花多少钱律师费诉讼费收费标准明细一文看懂诉讼成本
诉讼离婚流程指南如何争取子女抚养权与财产分割专业律师解析离婚诉讼全过程
离婚财产分割纠纷如何公平处理专业律师详解财产分配原则与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