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赔偿多久拿到钱?工伤事故赔偿不给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12-27
在日常工作中劳动者如果不小心遭受意外伤害,可以申请工伤鉴定要求公司支付工伤事故赔偿金,申请通过后劳动者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多久可以拿到工伤事故赔偿的问题,那么工伤事故赔偿多久拿到钱?怎么查工伤事故赔偿到账?工伤事故赔偿不给怎么办?下面法议网小编就这些问题一一为您做出详细的解答。
一、工伤事故赔偿多久拿到钱?
申请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费用后,一般在30-45天左右可以到公司账户,由公司发放,具体到账时间各地有所不同。
正常情况下,缴纳过工伤保险的,职工在工伤医疗终结后,由单位凭其《工伤认定书》、医疗单据以及相关资料送社保部门申报工伤待遇。
一般从单位或个人申请之日算起,劳动部门15日内审核材料,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20日内送达,按规定期限的上线计算是95天。
经过治疗伤情稳定后才能做鉴定,一般要在6个月左右,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共需240天。
工伤赔偿部门审核后进行放款,具体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直接咨询当地工伤保险机构。
如果单位拒不承认劳动关系、或者拒不支付工伤事故赔偿待遇的,劳动者需通过投诉或仲裁方式进行维权,这个维权的过程相对来说较久,一般从三个月到一年左右。
综上,工伤事故赔偿如果顺利的话八个月左右能拿到钱,如果复杂一点的可能则需要一两年左右才能拿到赔偿。
温馨提醒:
1、工伤认定是一年,从事故发生之日起算,超过之后不能认定工伤,因此必须及时认定工伤。
2、按照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比工伤事故赔偿低,幅度达20%左右。
二、怎么查工伤事故赔偿到账?
如果有工伤险,可以直接找负责赔偿的工伤保险机构询问。
如果是没有工伤险,由用人单位负责赔偿的,在查询自己的个人账户钱没有到账时,直接找单位询问,如果拖延不给,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也可以携带本人身份证,到社保部门查询。
(一)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
(3)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3个月
(4)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1个月
2.按月享受伤残津贴(按月支付)
(1)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
(2)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5%
(3)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0%
(4)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5%
(注: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二)五级、六级伤残待遇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
(2)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
2.伤残津贴
(1)五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0%
(2)六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60%
(注: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按照月发给伤残津贴,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三)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
(2)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个月
(3)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个月
(4)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如《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33条。
(四)工亡待遇标准
1、丧葬补助金=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2、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配偶=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40%,其他亲属=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30%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五)因工外出时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待遇标准
1、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2、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3、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4、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三、工伤事故赔偿不给怎么办?
工伤事故赔偿老板拒不给钱可以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拨打12333咨询一下当地劳动部门!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规定: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 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